农合药品管理亟待加强

发布日期:2018-01-22 信息来源: 津市审计局 但陈华 字体:[ ]

?农合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以来,确实给参合人员带来了实惠,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,亟待管理规范。

一、存在的问题  

采购环节问题多。一是中标品种过于分散,部分企业的中标药品被医院选中的品种过少且送货数量少,流通成本高,供货企业不愿送;二是有些药企为了挤进药品采购平台“笼子”,在竞标申报时把药品价格压低,但挤进笼子后,因为产品价格偏低,很多低价药停产,供货企业很难送;三是一些医院资信不好,长期欠款,往往是旧账未结,又欠新款,供货企业不敢送。四是配送不及时。有些本身用量较少和紧缺的药品短时间内不容易配齐,当医院发出采购计划之后,往往出现供货企业配送速度慢、效率低、周期长的问题。有的经三番五次催促还难以配齐,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。

储存条件较简陋。目前,基层医院药品储存相关硬件配置严重缺乏,药品储存条件不合要求,药库和药房面积相对偏小;药品的管理人员缺失和素质偏低,招标药品资料的录入缺乏一定的准确性;药品摆放混乱、效期管理疏松、采购和出入库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。过期药、失效药得不到及时清理,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隐患。

使用环节欠规范。一是处方用药不规范。部分基层卫生院处方用药较为随意,用的药在病历中未载明有该种病症,甚至有的处方用药跟诊断病症毫无关系。二是目录外用药比例较高。因药品具有特殊属性,它的终端用户病人没有自主选择权,只能被动接受医生建议。而目录外药品因不能报销,加重了农民的负担。三是药品定价虚高。药品价格越高,其中间环节可实现的回扣就越高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、药品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的不完善造成药价虚高、农民就医负担加重。

二、对策

完善药品采购过程。一是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督。监管部门应对药品生产环节设置较高标准,对于药厂推出的新药,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质量审查。二是完善药品定价办法。建立严格的成本监测体系和药品价格专家评审机制,合理制定药品价格。三是加强对药品供应商的动态监管。对所有药品供应商建立科学评估和准入制度,实行动态管理,并向社会公布。四是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。药品采购工作应建立充分竞争的采购机制,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,中标价格由市场调节而定。积极推行医药分离制度,彻底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。

规范医院和医生服务行为。一是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和用药行为。严格控制药品实行零差价,控制目录外用药比例,使用目录外药品要坚持患者签字认可制度。目录中药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药名的药品,医疗机构必须采用目录内用药,若采用目录外用药,其药品费用一律由医疗机构承担。二是构建乡镇卫生信息化平台,对医疗服务行为实施实时、动态、智能化监管。三是强化监管考核结果的应用,建立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,将其与财政资金分配挂钩,与绩效挂钩,与收入分配甚至是职称评定、执业资格再注册等挂钩。

健全相应的配套设施。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,合理设置药房、药库管理信息系统,药品消耗自动分析系统等,促进药品管理科学化、规范化和制度化,保证药品管理、使用的安全。另外,还应加强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,改善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,鼓励更多具备高素质、高水平、高知识程度的人才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。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分享到: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